油价调整时间锁定多久恢复_油价调整时间锁定多久
1.中国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是什么样的
2.什么是货币危机?如何会爆发货币危机?
近几天汽柴油价格没有明显的下降趋势。
国际油价大幅下跌是相对的,上次3.4日调价是以96.8为基准计算,3.4日以后油价大幅涨价到130,中国油价以10天平均价和上次的涨幅相比计算,前面4天换算涨价1200每吨,后面第五天大幅下跌,但是还有110元每桶,6天平均换算下来还是上涨800每吨,后面还有4天不可能跌太多的。
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认为国际油价涨跌与国内油价涨跌是必然、即时正相关的。其实不然,具体原因如下:
第一,国际油价是一个笼统的表述,而且很多时候他只是一个样本参考值。国家石油贸易中的进出口国家、市场买卖主体、交易品种、交易类型、交易地点千差万别,纷繁复杂,并没有一个能够完全反映、准确反映所有石油交易的所谓国际油价,我们一般所谓的国际油价其实是全球几大石油交易市场的指数价格。就好比大家常常看到的各大城市商品房均价,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它确实反映了当前城市房地产市场价格水平,但是跟大家具体买房的价格仍然有不小的差距。
第二,最为关键、最为主要的原因在于,大家目前知道的国际油价涨跌都是现货价格和当前期货价格的涨跌。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大宗商品交易中,影响价格的最关键的因素,并不是现货价格,而是长期协议价格。这是油气贸易中的一个基本常识,基本模式,对于理解油气价格形成机制和波动原因非常重要。在国际油气贸易中,长期协议的时间会长达一二十年,长期协议购量也占据了当期购量的绝大部分。大家可能会以为,这不是很傻吗,把自己套牢这么长的时间,时间越长风险越大。其实不然,石油、天然气、煤炭是当前社会中最基础的能源商品,在经济学里这是必需品,也就是说缺乏需求弹性的,价格的涨跌在短期甚至中期内,对需求的影响很小,因为离不开它们,所以为什么不管油价涨跌,大家都没有说不去加油、不开车、不出行呢。因此,相比于价格波动,确保能源安全供给是更重要的。再从生产端来看,石油、天然气、煤炭都是重资产、高投入、长周期的生产行业,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相比于煤炭还有一个更突出的特点,就是油井、气井一旦打开,生产是没法中断的,不管价格如何波动,短期内生产规模都很难扩大或者缩小,这就是经济学里所说的,供给也是缺乏弹性的。在石油和天然气领域还有一个照付不议合同,典型地反映了在缺乏供给弹性的情况下的贸易模式,一旦签订照付不议合同,你就必须按照这个量提货、付钱,除非双方协商一致增加或者减少交易量。因此,参照会计学存货成本计量的方法,用先进先出法,我们现在用的石油,其成本价格是几年、乃至十年前就已经锁定了的,现在相对低位购的长协石油的成本要体现到几年乃至十几年以后去。
第三,大家说一直下跌的国际油价这是原油价,仍然在涨的国内油价这是成品油、燃料油价。从国际原油到国内成品油、燃料油还有很多生产环节和交易环节。
中国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是什么样的
最近在完成一个任务时,发现自己只能一维思考,二维很难。看到刘润老师的这篇文章,加上自身弱势,相信刘润老师常说的那句话:现在竞争最大的问题,不是信息不对称,而是认知不对称。
吴伯凡老师在“认知方法论”里,提出过一个概念:盲维。有时候,你不是没有看见一个点,而是没看到整个维度。这就是,盲维。
所以,你有多高的思考维度,就会有多高的认知水平。
但是, 如何做到“高维”思考?
现代哲学之父、现代数学之父,笛卡尔,有一天躺在床上。
他看见天花板有一只蜘蛛。
蜘蛛悬挂在房间里。然后,它沿着蛛丝往上爬,爬到天花板。然后,又继续沿着蛛丝,掉下来。
笛卡尔,就这样看着这只蜘蛛。
突然,笛卡尔在脑子里蹦出一个问题: 如何来准确计算,准确标明蜘蛛在房间里的位置?
它在左边?还是右边?
它在上面?还是下面?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来标明蜘蛛的位置?
笛卡尔就这样看着房间,望着三个墙面,发现地面和墙角形成的三条线。
这三条线,就是X轴,Y轴,Z轴。
一个几何问题,就被笛卡尔转换成了代数问题。
一个难以描述的问题,变成一个极其简单的答案。
发现了吗?
蜘蛛在哪,从单一维度,二维平面,是很难描述的。必须借助三维的空间才能定位。
所以,当维度太少,维度太低的时候,我们常常觉得困惑而复杂。
当维度更多,维度更高的时候,会发现很容易洞察事物的本质,看得非常清楚。
站在1楼,10楼,100楼,看到的风景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 我们有时不是没看见一个点,而是缺少了一整个维度。
低维思考的人,也常常无法高维的世界。
如何“高维”思考?其实就是增加更多的思考维度。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也在于思考维度的丰富性。
那么, 有什么维度,是非常重要,但却被大多数人忽略的?
至少有两个:时间和概率。
第一个要增加的维度,是“时间”。
时间,是流逝的,是动态的,是演化的。
也就是说,世界会永远变化。要对未来有预见性。
作为一名商业顾问,我给很多企业做咨询。我经常给一些正在高速增长的创业公司说一句话:
不要把你们的“阶段性”,当成你们的“先进性”。
什么意思?
我举个例子。
比如说,管理模式。
很多创业公司,崇尚扁平化管理。
扁平化管理,是对的吗?
这种管理方式,层级很少,汇报简单。
上面有愿望,中间有传达,下面有结果,效率极高。
但是,但是,这只是阶段性的结果。总有一天要改变。
什么时候?
当管理复杂度超过收入的时候。
人数增加带来的收入增长与管理难度之间的关系:企业人数增加,带来的收入增长,大致是线性的;而增加的管理复杂度,是指数级的。
两条线终究会有一个交点,管理复杂度终有一天会超过收入增长的曲线,直到吃掉全部利润。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逃脱这样的命运。
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算术题:
如公司原来只有三层,管理幅度是6人。CEO管6个总监,6个总监每人管6个员工,那么最大的管理空间是:
1 + 6 + 6 * 6 = 43 人。
但是,如果还是在保持扁平化的前提下,公司规模变大,那就只能增加管理幅度,每人下面管10个人。那么现在最大的管理空间是:
1 + 10 + 10 * 10 = 111 人。
管 6 个和管 10 个什么区别?
区别在于如果每个月和员工谈一次话,是每 5 天谈一个,还是每 3 天谈一个,区别在于你能思考和工作的时间有多少。
如果要管 30 个,那每天都要花大量时间和员工谈话,那,还要不要工作了?
如果是管 100 个,根本管不过来。
所以,只能层级化。
然后流程化。
然后工具化。
公司大了,这几乎是必然的规律。
所以,如果没有“时间”的概念,没有预见未来管理复杂度的提升,以后就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很多企业,不是死于战略,而是死于管理。
很多企业长大之后,正在补课管理基本功,就是对自己之前错误的买单。
商业模式是这样,管理方式是这样,个人成长也是这样。
有“时间轴”的人,就是我们常说的“算路深”的人。
就像下棋一样,能看见后面的3步,5步,10步。
所以,要时时刻刻意识到,还有一个维度——时间。
也许不能多看3步5步,但你至少可以多看1步。
这1步,已经是低维和高维的差距。
还有一个要增加的维度,是“概率”。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灰度的。是有可能性的。是有概率的。
也就是说, 做任何一件事情,最好都从概率的角度去思考 。
这会让我们对成功有更敏锐的感知,对风险也有更多的敬畏。
概率,是一个很复杂的话题,甚至可以变成一门专业的课程。
今天,我只希望你记住两个可能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概率思维。
大数定律,和黑天鹅。
先说大数定律。
我问你一个问题:抛一枚均匀的硬币,正面向上的概率是多少?
你会说,是50%。
那么,如再抛一次呢?下一次一定是反面向上吗?
不一定。可能还是正面。
那么,第三次呢?
可能还是正面。
但是,如你抛100次,1000次,10000次呢?
最终的结果,正面向上和反面向上的次数,一定几乎相等。
也就是说,只要你抛的次数足够多,结果一定稳定的。
这就是“大数定律”。
但是,知道大数定律,有什么意义?
大数定律的意义在于,如果想要成功,就要正确的事情重复做。
正确的事情,1次没有成功,2次没有成功,3次没有成功,但是只要重复做,概率就会站在你这边。
哪怕一件事的成功概率只有20%,只要重复次数足够多,也有概率可以做成。
足够多,是多少次?
14次。重复做14次,成功概率只有20%的事情,你也有95%的概率能成。(具体计算过程比较复杂,数学好的同学可以在评论区帮忙留言。)(某一的成功概率P=20%,则独立进行14次,至少成功一次的概率是多少?P(成功)=0.2,则不成功的概率为P'=0.8,14次至少成功一次的概率为1-P(14次都不能成功),为1-0.8^14=0.956,即95.6%)
记住: 正确的事情重复做。剩下的,交给概率,和规律。
那黑天鹅呢?
黑天鹅,就是那种发生概率很小,但是损失很大的风险。
不管怎么万事俱备,总会第一万零一件,怎么都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而一旦发生,就会毁于一旦。
面对这种风险,很多人视而不见,或者根本毫无察觉,但是真正发生时却被杀得措手不及。
比如疫情。
所以,面对黑天鹅的风险,要懂得转嫁。 这么做的目的,是留在牌桌。不管输赢,你总要能继续玩下去。一旦出局,游戏就结束了。
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或者创业,都是无限游戏。
面对这种未知的风险,要会对冲。
航空公司,受油价的影响特别大,不想承担因油价波动所带来的风险,怎么办?
通过购买石油衍生品,锁定了燃油的价格。对冲风险。
这样,石油涨了,我不会因此而亏损;同样,石油跌了,我本来成本更低,可能更赚钱,我也不后悔,不眼红。
做外贸的,不想承担因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怎么办?
通过购买汇率衍生品,锁定了几个月后的汇率。对冲风险。
那时,无论汇率是涨是跌,你都锁定了你的收益。
我还见过一些做投资的基金管理人,当疫情在中国逐渐好转,但还很不确定是否会向全球蔓延的时候,就提前买入了一个整体组合的黑天鹅保险。
结果当全球疫情爆发时,这只组合已经有超过10倍的增长。
我想,这不是先见之明,而是一种风险管理的能力。
所以,面对黑天鹅,普通人会视而不见,高手会保证自己永远不出局,顶级高手甚至能在危机中获利。
因此,心中永远要有概率的思维。最重要的一点,是让自己在市场上活得久一点。第二点就是,要牢牢记住第一点。
低维的人,常常无法理解高维的世界,于是困在自己局限的认知里。
高维的人,看见低维的世界,常常是一种居高临下的见解和包容。
所以我们常常听到一句话:降维打击。
普通人思考问题,只有简单的,固定的,不变的几个维度。
如果想要跃迁,我们至少可以再给自己增加两个维度:时间和概率。
当你有了更多的高维思考,也许就会超过一半的人,甚至90%的人。
至少,能比别人走得更远一点。
盲维:不是没有看见一个点,而是没看到整个维度。
你会如何准确标明蜘蛛在房间里的位置?
站在1楼,10楼,100楼,看到的风景是完全不一样的。
从时间维度思考,不要把“阶段性”,当成你们的“先进性”。
公司大了,只能层级化,然后流程化,然后工具化。这几乎是必然的规律。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 灰度的 。是有可能性的。是有概率的。做任何一件事情,最好都从 概率的角度 去思考。
大数定律的意义 在于,如果想要成功,就要正确的事情重复做。剩下的,交给概率,和规律。
黑天鹅 ,就是那种发生概率很小,但是损失很大的风险。面对黑天鹅的风险,要懂得转嫁。面对这 种未知的风险,要会对冲 。
这不是先见之明,而是一种 风险管理 的能力。
什么是货币危机?如何会爆发货币危机?
2001年11月,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钩连动”机制进入进一步完善阶段,主要内容是由单纯依照新加坡市场油价确定国内成品油价格改为参照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市场价格来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国内成品油价格以纽约、新加坡和鹿特丹三地市场一揽子价格加权平均值为定价基础(新加坡:鹿特丹:纽约=6∶3∶1),根据基本杂费及国内关税,加上由国家确定的成品油流通费用,形成由国家计委制定的国内成品油零售中准价。两大石油集团可以在中准价上下8%的范围内制定具体的成品油零售价。该机制一直沿用至今,简称为“三地成品油定价法”。
据最新消息,今年初中国将可能实施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国家对零售油价的统一管制将有所放松。新的定价办法将放弃原来紧盯纽约、新加坡和鹿特丹三地成品油价的计算办法,而基本锁定“原油成本法”,即改以布伦特、迪拜和米纳斯三地原油价格的平均值为基准,再加上炼油成本和适当的利润空间以及国内关税、成品油流通费等,共同形成国内成品油零售基准价。这表明,用了5年的“三地成品油定价法”走到了尽头,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将迎来第四个发展阶段——“原油成本法”阶段。
[编辑本段]货币危机的定义
货币危机概念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货币危机与特定的汇率制度(通常是固定汇率制)相对应,其含义是,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国家,在非常被动的情况下(如在经济基本面恶化的情况下,或者在遭遇强大的投机攻击情况下),对本国的汇率制度进行调整,转而实行浮动汇率制,而由市场决定的汇率水平远远高于原先所刻意维护的水平(即官方汇率),这种汇率变动的影响难以控制、难以容忍,这一现象就是货币危机。广义的货币危机泛指汇率的变动幅度超出了一国可承受的范围这一现象。
[编辑本段]货币危机的主要原因
在全球化时代,由于国民经济与国际经济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而汇率是这一联系的“纽带”,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汇率制度,实施相配套的经济政策,已成为经济开放条件下,决策者必须考虑的重要课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全球化的加速,经济增长的停滞已不再是导致货币危机的主要原因。经济学家的大量研究表明:定值过高的汇率、经常项目巨额赤字、出口下降和经济活动放缓等都是发生货币危机的先兆。就实际运行来看,货币危机通常由泡沫经济破灭、银行呆坏账增多、国际收支严重失衡、外债过于庞大、财政危机、政治动荡、对的不信任等引发。
(一)汇率政策不当
众多经济学家普遍认同这样一个结论:固定汇率制在国际资本大规模、快速流动的条件下是不可行的。固定汇率制名义上可以降低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货币危机常常发生在那些实行固定汇率的国家。正因如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放弃了曾经实施的固定汇率制,比如巴西、哥伦比亚、南韩、俄罗斯、泰国和土耳其等。然而,这些国家大多是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而被迫放弃固定汇率,汇率的调整往往伴随着自信心的丧失、金融系统的恶化、经济增长的放慢以及政局的动荡。也有一些国家从固定汇率制成功转轨到浮动汇率制,如波兰、以色列、智利和新加坡等。
(二)外汇储备不足
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保持的理想外汇储备额是“足以抵付三个月进口”。由于汇率政策不当,长期锁定某一主要货币将导致本币币值高估,竞争力降低。货币危机发生前夕,往往出现经常项目顺差持续减少,甚至出现巨额逆差。当国外投资者意识到投资国“资不抵债”(外汇储备不足以偿还所欠外债)时,清偿危机会随之出现。在其它众多不稳定因素诱导下,极易引发撤资行为,从而导致货币危机。拉美等地发生的货币危机主要是由于经常项目逆差导致外汇储备减少而无法偿还对外债务造成的。如阿根廷公共债务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2001年底为54%,受阿比索贬值的影响,2002年年底已上升到 123%。2003年阿根廷需要偿还债务本息达296.14亿美元,相当于中央银行持有的外汇储备的2.9倍。
(三)银行系统脆弱
在大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包括东欧国家,货币危机的一个可靠先兆是银行危机,银行业的弱点不是引起便是加剧货币危机的发生。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银行收入过分集中于债款收益,但又缺乏对风险的预测能力。资本不足而又没有受到严格监管的银行向国外大肆借取,再贷给国内成问题的项目,由于币种不相配(银行借的往往是美元,贷出去的通常是本币)和期限不相配(银行借的通常是短期资金,贷出的往往是历时数年的建设项目),因此累积的呆坏帐越来越多。如东亚金融危机爆发前5年—10年,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信贷市场的年增长率均在20%—30%之间,远远超过了工商业的增长速度,也超过了储蓄的增长,从而迫使许多银行向国外举债。由此形成的经济泡沫越来越大,银行系统也就越发脆弱。
(四)金融市场开放过快
许多研究材料表明:一些拉美、东亚、东欧等新兴市场国家过快开放金融市场,尤其是过早取消对资本的控制,是导致货币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金融市场开放会引发大规模资本流入,在固定汇率制下导致实际汇率升值,极易扭曲国内经济;而当国际或国内经济出现风吹草动时,则会在短期内引起大规模资本外逃,导致货币急剧贬值,由此不可避免地爆发货币危机。在转型经济国家中,捷克本是一个较为成功的范例。1992年底,捷克经济出现复苏迹象,物价稳定,财政盈余,外国直接投资增加,国际收支状况良好。然而,为加入经合组织,捷克加快了资本项目开放步伐。1995年10月生效的新《外汇法》规定了在经常项目下的完全可兑换和在资本项目下的部分可兑换,接受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条款义务。由于银行体系脆弱和有效监管缺乏, 19年底大量短期外资外流,最终引爆了货币与金融危机。据统计,在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就匆匆开放金融市场的国家已有3/5发生过金融危机,墨西哥、泰国都是比较经典的例子。
(五)外债负担沉重
泰国、阿根廷以及俄罗斯的货币危机,就与所欠外债规模巨大且结构不合理紧密相关。如俄罗斯从1991年一19年起共吸入外资237.5亿美元,但在外资总额中,直接投资只。占30%左右,短期资本投资约70%。由于俄金融市场的建构和发展一直是以债市为中心,债市的主体又是自1993年后由财政部发行的期限在1年以内的短期国债(80%是3个月—4个月),这种投资的短期性和高度的对外开放性,使俄债市的稳定性弱,因而每每成为市场动荡的起源。在危机爆发的19年10月,外资已掌握了股市交易的60%—70%,国债交易的 30%—40%。1998年7月中旬以后,最终使俄财政部发布“8.17联合声明”,宣布“停止1999年底前到期国债的交易和偿付”,债市的实际崩溃,迅即掀起股市的抛售狂潮,从债市、股市撤离的资金纷纷涌向汇市,造成外汇供求关系的严重失衡,直接引发卢布危机。
(六)财政赤字严重
在发生货币危机的国家中,或多或少都存在财政赤字问题,赤字越庞大,发生货币危机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财政危机直接引发债市崩溃,进而导致货币危机。
(七)信任危机
民众及投资者对的信任是金融稳定的前提,同时赢得民众及投资者的支持,是有效防范、应对金融危机的基础。墨西哥比索危机很大一部分归咎于其政治上的脆弱性,1994年总统候选人被暗杀和恰帕斯州的,使墨社会经济处于动荡之中。新上台后在经济政策上的犹豫不决,使外国投资者认为墨西哥可能不会认真对待其开支与国际收支问题,这样信任危机引起金融危机;加剧东南亚国家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治腐败,“裙带资本主义”不断滋生“内部交易”长此以往,造成外国投资者和民众对产生严重的信任危机; 1998年5月一6月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的主要诱因也是国内“信任危机”。
(八)经济基础薄弱
强大的制造业、合理的产业结构是防止金融动荡的坚实基础。产业结构的严重缺陷是造成许多国家经济危机的原因之一。如阿根廷一直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问题。20世纪90年代虽实行了新自由主义改革,但产业结构调整滞后,农牧产品的出口占总出口的 60%,而制造业出口只占10%左右。在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走低及一些国家增加对阿根廷农产品壁垒之后,阿根廷丧失了竞争优势,出口受挫。再如,东南亚金融危机前夕,泰国、印尼等国产业长期停留在劳动密集的加工制造业,在中国大陆与东欧转型国家的竞争下,逐渐失去原有的价格优势,出口不断下降,外汇收入持续减少。俄罗斯危机也是因为产业结构存在严重问题,经济复苏与出口创汇过多依赖石油生产与外销,国际油价下跌,外汇收入减少,还债能力被大大削弱。
(九)危机跨国传播
由于贸易自由化、区域一体化,特别是资本跨国流动的便利化,一国发生货币风潮极易引起临近国家的金融市场发生动荡,这在新兴市场尤为明显。泰国之于东亚,俄罗斯之于东欧,墨西哥、巴西之于拉美等反复印证了这一“多米诺骨牌效应”。尽管危机通常只在一个新兴市场出现,但是惊惶而失去理智的投资者往往将资金从所有新兴市场撤出。这是因为:一方面,投资者担心其它投资者会抛售证券,如果不捷足先登必将最终殃及自己,因此投资者作出抛售决定是理智的选择;另一方面,如果投资者在一国资产(如俄罗斯债券)上出现亏空,他们会通过在其它新兴市场出售类似的资产(比如说巴西债券)弥补整个资产的亏损。这对于单个投资者来说是完全正常的。然而,从整体上看,众多投资者撤资会造成了一种不理智的结果,势必将相关国家置于金融危机的险境。
(十)基金组织政策不当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存在造成或者至少是加剧了金融危机。20世纪80年代—90年代,IMF等国际金融机构依据与美国财政部达成的“华盛顿共识”,向要求遭受危机、等待救援的国家硬性推出“财政紧缩、私有化、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三大政策建议。原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著名经济学家、“休克疗法”的创始人、哈佛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等,猛烈抨击:IMF的“华盛顿共识”,认为IMF造成的问题比解决的多,该组织迫使受危机打击的国家提高利率,从而加深了衰退,使情况变得更加严重。由此导致一些国家的经济崩溃和社会动荡。“华盛顿共识”倡导的是一个“各国被跨国公司和金融集团的决定压倒”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对IMF更深刻的批评涉及到IMF的救援行动会引起道德风险,即对陷入危机国家的救助,会引起投资者和一些国家不理智的行为,因为他们相信在遇到麻烦时总会得到国际救助。
综上所述,20世纪90年代国际金融危机频频发生,先后肆虐于西欧(1992年—1993年)、墨西哥(1994年—1995年)、东亚(19年—1998年)、俄罗斯(1998年)、巴西(1999年)、土耳其(2001年)、阿根廷(2001年—2002年)等国家或地区。大多数遭受危机侵袭的国家几乎走过了同样的道路,最后尝到了同样的苦果。这一历程可概括为:固定汇率一快速增长一币值高估一财政赤字不断增加、国际收支持续恶化一货币贬值、金融危机、经济直至社会危机一全面衰退一被迫作休克性调整,最后接踵而来的是一个十分痛苦漫长的恢复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